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

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吉训明教授团队领衔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采用长程双上肢远隔缺血适应疗法能使卒中复发率降低24%,使心脑血管疾病降低30%,从而为远隔缺血适应疗法治疗症

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吉训明教授团队领衔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采用长程双上肢远隔缺血适应疗法能使卒中复发率降低24%,使心脑血管疾病降低30%,从而为远隔缺血适应疗法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AS)提供了高级别的医学证据,为远隔缺血适应疗法在卒中神经保护方面的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神经病学》。

欧美卒中患者以颅外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而我国则以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为主。临床数据显示,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可通过手术或支架进行治疗,而对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使用手术或支架临床研究并未得到阳性结果。此外,尽管给予强化药物治疗,卒中患者的年复发风险依然很高。

4.jpg

为解决上述难题,吉训明带领团队创建了长程双上肢远隔缺血适应疗法。该疗法通过激发机体自身抗缺血缺氧潜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复发,是一种非药物非手术的新型治疗手段。

在此基础上,吉训明团队牵头发起了长程双上肢远隔缺血适应疗法对于sICAS人群的保护作用研究。sICAS是指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颅内动脉狭窄,并在狭窄动脉供血区域发生过缺血性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

该研究共纳入3033名受试者,包括入组前30天内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或入组前15天内发生短暂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受试者每天使用长程双上肢远隔缺血适应疗法进行1次治疗,持续12个月。研究发现,经过长程双上肢远隔缺血适应疗法治疗,可降低由sICAS导致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或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该研究首次为远隔缺血适应疗法治疗sICAS提供了高级别的医学证据。


超强激光照射石墨烯实现高能离子加速 可用于癌症治疗

  • ​激光驱动离子加速已经被用于开发一种紧凑而高效的等离子体加速器,该加速器可应用于癌症治疗、核聚变和高能物理。

迄今最大且分辨率最高胃癌图谱发布

  •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日报道,新加坡科学家借助单细胞测序等尖端技术,绘制出迄今最大、分辨率最高的胃癌图谱。该图谱在单细胞水平上,提供了胃癌恶化及不同患者之间肿瘤差异的新

新研究揭示记忆“拼图”存储位置

  • 研究表明,在大脑中,复杂的记忆同样由一个整体及其部分组成。虽然整体记忆存储在海马体中,但部分细节被解析并存储在其他地方,即前额叶皮质。

“搭”盐桥,打破癌症之王关键靶标“不可成药”魔咒

  • KRAS基因结构处的蛋白体积小、表面光滑,像一个闪亮光滑的小球,缺乏传统小分子药物可以结合的“深口袋”结构,一度被药学界公认为是“不可成药”的靶标。

三款新冠疫苗获批临床试验

  • ​近两日,已经有三款新冠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临床试验批准文件,其中两款为mRNA疫苗。

无需刺破手指即可检测血糖水平

  • 科技日报北京11月28日电 (记者张梦然)韩国蔚山国立科学技术院报告了一种无需抽血即可测量血糖水平的新方法。这是一种革命性的非侵入性血糖水平检测技术,使用插入皮下的基于

新冠叠加流感,治疗难度会更大吗?

  • 流感病毒的冬季爆发期来临,人类再度面临流感病毒与新冠病毒的双重威胁。

科学家“复活”48500年前的病毒

  •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23日报道,法国科学家近日复活了在西伯利亚永久冻土中冷冻了数万年的7种病毒,其中最年轻的被冷冻了27000年;最古老的被冷

我国科学家用小分子诱导出人干细胞

  • 4月13日,《自然》杂志刊发干细胞领域重大突破——运用化学小分子实现细胞命运的重编程,即将人成体细胞转变为干细胞。

早期生命发展环境出现更清晰证据

  • 一项对地球上最古老岩石碎片的研究提供了一些迄今最有力的证据,表明至少在32.5亿年前,地球的地壳在以类似于现代板块构造的方式进行着推拉。这项研究还提供了地球南北磁极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