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工作

党群工作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既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对人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疏导工作,强调要“主动做好心理疏导”“动员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既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对人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疏导工作,强调要“主动做好心理疏导”“动员各方面力量全面加强心理疏导工作”。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再次强调,“要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在疫情防控工作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加强心理疏导、做好心理防护非常重要。我们要守护好心理健康,及时、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疏导或接受专业心理援助,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坚实心理基础。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出现焦虑、不安、惶恐等情绪都是正常现象。不良情绪大多来自对负面信息的过度反应。有了过度反应,消极、恐慌、忐忑等情绪就容易找上门来。此时加强心理疏导,就要认清自己肩负的任务、相信自身价值,而不要自我怀疑,更不应妄自菲薄。需谨记,全体中国人民都在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努力,每一个心怀家国的人都在为取得疫情防控胜利贡献着力量,只是岗位不同、任务不同。前线工作人员的任务,就是全力与病毒斗争到底;居家隔离人员的任务,则是放松身心、高度配合,把交叉感染的概率降到最低。我们要清楚的是,居家隔离也好,宅在家中也好,都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必需,绝不是无所事事、无所作为。

面对疫情,一些人在关注不断更新的疫情信息时,容易出现恐慌等负面情绪。老年人接收信息的途径相对有限,容易产生焦虑、恐慌心理。遇到这些负面情绪,要进行合理宣泄,如工作之余多与家人、朋友交流,倾诉内心感受,从而获得支持、安慰和鼓励;如果效果不佳,则需尽快寻求专业心理服务人员的帮助。

疫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影响,一些人的作息规律被打乱。对此,应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合理分配工作、学习、娱乐、餐饮、运动、休息时间,按时饮食、规律作息。特别是前线医护人员要保证高质量、充足的睡眠,这是保持高强度工作的必需,也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同时,还需因地制宜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时间紧张或者条件不允许时,也要争取伸伸腰、散散步,做些身体局部活动。还应强调,均衡饮食也是保障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应多进食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尽量少吃油炸、辛辣的食品。让我们通过主动调整、积极应对,以最好的状态投入战斗,争取早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人民日报评论员:牢牢植根人民

  • ——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④

凝心聚神谱新篇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怎么守正创新?

  • “艺”起战疫,“文”暖人心。从春晚新增抗疫节目到元宵节抗疫专场,从歌曲《坚信爱会赢》到《武汉伢》,从纪录片《中华医药 抗击疫情》到《在武汉》,从短视频《各地美食为热

思想纵横:初心恒心皆是为民之心

  • 心宝贵,恒心难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恒心,都是为民之心。

聚众力、汇众智、集众志:大扶贫格局展现大国担当

  •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中国战“贫”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党史学习教育:“坚持敢于斗争”的重大现实意义

  •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作出深刻总结,“坚持敢于斗争”是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决议》

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

  •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3月6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夯实法治基础

  •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是我国卫生健康领域第一部基础性、综合性的法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与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

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促进创新发展

  • 要高效有力地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必须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用科学的创新理论引领伟大的创新事业,用系统的创新方法支撑宏伟的创新工程。

人民财评:推动经济运行尽快回归正常轨道

  •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经济数据,初步核算GDP同比增长2.5%,其中二季度GDP同比增长0.4%,总体呈现企稳回升态势,较为成功地稳住了宏观经济大盘。日前召开的专家和企业家

永远保持奋斗韧劲

  • 升旗手日复一日刻苦训练所展现出的奋斗韧劲,既令人感动,也给人以启示。